自從2001年國家推出“光明工程計劃”開始,如今光伏產業在我國已經發展有十幾個年頭了,這十幾年來,光伏產業不斷的壯大,并不斷的從出口逐漸走向民用化。還將“光伏扶貧”列入國家扶貧模式并不斷創新。
去年十一月底,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時,習大大力挺光伏扶貧新政策。今年兩會期間,來自全國的企業代表委員們扎堆提案“光伏扶貧”問題。光伏扶貧的吸引力為什么這么大?
通過利用光伏產業,家家戶戶安裝戶用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,開創集光伏電站、農業種植、休閑旅游為一體的新型產業化扶貧模式,使貧困人口能直接增加收入。
提案委員們講到戶用光伏系統是實現精準扶貧的最佳途徑,非常適合在貧困戶廣泛推廣。戶用光伏系統充分利用貧困戶閑置屋頂,不占用現有土地,安裝快捷方便,易于維護。以5.1kw戶用光伏系統為例,投資3萬至5萬元,年均發電量7000多度,根據國家補貼政策年均收益可達7000多元,并可連續收益25年。
如今國家已把光伏扶貧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內容。國家能源局、國務院扶貧辦《關于實施光伏扶貧工程工作方案》,提出了到2020年開展光伏發電產業扶貧工程的工作目標。
同時,政協委員還建議,加大對光伏扶貧項目落地資金支持,創新光伏扶貧融資模式。大力支持光伏與農業和鄉村旅游集合發展,打造多樣化的農業綜合體項目,形成產業規模,促進農村產業融合和提升,實現貧困戶脫貧致富。開辟光伏扶貧補貼及優惠綠色通道,提升光伏扶貧市場化運作能力,促進項目市場化發展,使貧困戶獲益。此外,還要以光伏扶貧為契機,加快農村電網改造升級,使電網接入能力與光伏扶貧項目建設需求相匹配。
“光伏扶貧更是一種精準扶貧的方式”,光伏扶貧,我看行。